
空压机出口压缩空气含油量等级
空压机出口压缩空气的含油量等级是衡量压缩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,它直接关系到压缩空气在各类工业应用中的适用性和安全性。以下是关于空压机出口压缩空气含油量等级的详细解释:
一、国际标准(ISO 8573-1)
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定的ISO 8573-1标准,对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进行了明确的等级划分。该标准将含油量分为多个等级,其中:
- Class 0级别:要求空气中的油含量低于0.01mg/m³。这一级别被认为是无油状态,适用于对空气质量要求极高的场合,如制药、食品、电子等行业。
- Class 1级别:要求油含量低于0.1mg/m³。这一级别被认为是低油状态,适用于对空气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工业生产场合。
- Class 2级别:要求油含量低于1mg/m³。这一级别被认为是常规状态,适用于一般工业生产场合。
二、国家标准(GB/T 13277.1-2023)
在中国,国家标准GB/T 13277.1-2023《压缩空气 第1部分:污染物净化等级》对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也进行了规定。该标准规定了压缩空气中颗粒、水和油的净化等级,以及活性微生物、气态污染物的描述方法。其中,总含油量等级分为不同的级别,对于确保压缩空气满足特定应用(如食品、医药行业)的清洁度要求至关重要。
三、不同类型空压机的含油量范围
-
喷油螺杆空压机:
- 其排气含油量一般不大于3ppm(即3mg/m³)。
- 当压缩空气含油量超过这个标准时,通常称之为耗油高,俗称跑油、飞油,这是用户比较常见的故障现象之一。
-
微油空压机:
- 其出口空气中油液含量不得高于0.01mg/m³,适用于对空气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场合。
-
无油空压机:
- 一般认为其含油量为0.01ppm左右。
- 高质量的无油空压机含油量可低于5ppm,甚至更低。这类空压机广泛应用于食品、医药和电子等行业,以满足对压缩空气质量的高要求。
四、行业规范
- 在中国,国家标准规定压缩空气中的液态油含量不得超过5mg/m³,油蒸气含量不得超过0.5mg/m³。
- 对于制药和食品加工行业,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必须严格控制。中国药典和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要求压缩空气含油量≤0.1mg/m³,甚至更低,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。
五、测试方法
为了准确评估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,ISO 8573标准下规定了部分流量(B2)测试法和全流量(B1)测试法。这两种测试方法均符合ISO 8573标准,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本质的区别:
- 部分流量(B2)测试法:主要聚焦于中心气流的检测,只能识别雾态油,而无法检测到沿管壁流动的液态油。
- 全流量(B1)测试法:对整个气流进行全面分析,能够同时检测到雾态油和液态油,提供更准确的含油量评估。
六、后处理设备的重要性
即使使用无油空压机,由于环境空气中可能含有油蒸气等污染物,因此后处理设备(如过滤器、干燥器等)在确保压缩空气质量方面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通过后处理设备的处理,可以进一步降低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和其他污染物含量,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高要求。